2011年福島核電廠因為地震與海嘯受到嚴重毀損,反應爐爐心融毀,導致輻射外洩,至今造成了超過一百萬噸的輻射汙水,9年來污水仍然持續增加,如何處置這些污水成為日本政府最頭痛的問題,上個月日媒傳出,日本政府擬將核災後難以善後的輻射污水,直接排放入海,引起國際上強烈的抨擊與反彈。台灣民間團體在今年5月赴日本交流協會外抗議,如今再次在外交部前召開記者會,重申反對立場,請日本政府三思,不該以鄰為壑,傷害海洋環境,更讓東亞鄰國一併承受日本使用核電的高昂代價。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表示,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告今年7月前開放各方提供意見,5月時台灣民間團體發起聯署提出共同聲明,嚴正反對輻射污水以排放至海洋或以水蒸氣排放至大氣等形式,使輻射物質進入到生態圈,造成二次輻射污染。台灣與日本的環團交換最新資訊與意見,共同呼籲日本政府應採取其他更安全的做法,採納日本民間組織提出的替代方案,建議將污水儲存於更大型的儲存槽,並且採用將汙水固化成為砂漿再進行儲存,而不應因成本考量,以短視近利的粗暴手法擅自排放輻射廢水,將鄰近國家的環境生態、海洋漁業與人民健康置於輻射汙染的威脅之中。
自從暑假來到環境法律人協會(EJA)實習,並接觸到永侒礦場案後,我開始對環說書上的中華村產生興趣,每次思考環說書上的爭點時,內心總會與自己拔河,開發單位與居民兩者間,究竟誰的說法才是正確的呢?
(文/邱筠庭 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系五年級)
今年暑假來到環境法律人協會(EJA)實習,接觸了永侒礦場開發案,也因此於8月10日前往宜蘭縣員山鄉的中華村與居民進行簡單的訪談以及現勘開礦預定地。
上週三(2020年7月15日)上午9時,六輕工業區塑化公司煉製二廠傳來爆炸聲,只見黑煙滾滾湧向天空,伴隨猛烈的大火,六輕又爆炸了。在六輕建廠20年的歷史裡,工安事件並不少見。許多人仍對十年前的六輕氣爆有著非常深刻的印象,雲林縣政府計畫處統整六輕大事紀,清楚寫著:「2010年7月25日,台塑麥寮輕油煉製二廠發生火災」。時隔十年,同一廠區再度發生事故。
(文|東吳大學法律系四年級 呂家菱)
今年二月份開始在環境法律人協會EJA實習。以前從未接觸過環境相關的法律課程與案件,學校也沒有為環境法或土地法開設專門課程,這類的法規又非國家考試的重點核心。雖然我正走在法律這條深遠奧秘的大道上,環境案件,像是離我遙遠的平行世界,我看得見它在我身邊發生,卻只是那樣看著,形同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