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力強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系五年級)
 
​自從暑假來到環境法律人協會(EJA)實習,並接觸到永侒礦場案後,我開始對環說書上的中華村產生興趣,每次思考環說書上的爭點時,內心總會與自己拔河,開發單位與居民兩者間,究竟誰的說法才是正確的呢?正好環境法律人協會安排了中華村的現場勘查,與其坐在辦公室看著書件苦惱,不如現場走一回,揭開環說書的面紗,實地剖析開發案的爭點,因此促成了此次的中華村之行。

​來到宜蘭後,前往中華村路途的一開始就給予了我們不小的震驚,汽車行徑在蜿蜒狹窄的台七線上,普通的休旅車過彎時都必須小心翼翼的行駛才不會壓到中線,更何況是狹長龐大的砂石車,過彎時勢必會壓過中線,若有一個不慎,對向來車即有可能迎面撞上,但這就是砂石車每天所必經之路,讓我不禁存疑,真的有必要開礦讓這條路上充斥著砂石車嗎?此外,當地居民的兒子,也與我們分享了做為一個抗爭者家屬的心境,對於家人總是把抗爭擺第一,導致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陪伴家人感到不滿,我想這也是在整個開發案中,無形的成本吧。
​此後,我們來到礦場預定地山腳下的居民家略作休息,居民們非常熱情的招待了他們自己做的果乾,這當中我們訪問了當地居民,從實體爭點的疑問到抗爭的心路歷程,他們都知無不言,詳細的闡述他們的所見所聞,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也讓我心中的一個疑問漸漸有了解答,究竟永侒實業是不是一個有誠意想要兼容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育的開發單位?答案卻讓我非常失望,永侒礦場在受到居民的抗爭後,無可厚非的取消了原先所有的福利,例如津貼及便當等等,但卻又透過案外刑事訴訟、假消息,甚至製作「支持永侒實業開發案報告書」等方式,以斷章取義的內容針對反對礦場開發案的當地居民,讓我對永侒實業的最後一絲希望徹底消失,並帶著忐忑的心與前來引導的居民一同實地走訪環說書中爭議最大的「卡車路」。
卡車路的路況,遠比台七線來的令人吃驚,甚至到了有些畏懼的程度,不僅遍地碎石、坡度陡峭、兩側草木叢生、路寬甚至僅有一台車轎車的寬度,我們幾乎是貼著草叢行駛,車子開來好比雲霄飛車一般的驚險,其後雖然因為天雨路滑使得我們必須徒步而行,但也應因為如此,我們得以更完整的觀察卡車路的細節。涓涓細流的雨水輕輕流淌在路面,草木之間穿梭著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水管,與山林顯得格格不入,但居民說,這就是山下居民的水源生命線,令我絲毫無法想像砂石車要如何行駛在這陡峭的斜坡上,或許挖土填平是唯一的辦法,但卻也勢必會影響山下居民的飲用水來源,而其中一處的路線預定地,只有滿滿的雜草以及垂直而上的山壁,連路都沒有,但在永侒的環說書中卻稱「路況良好」,如此弔詭的事,只有親臨現場才能從照片文字與現實的落差中深深體會,再者,最荒謬的是,永侒實業未帶領現勘的環評委員勘查這條卡車路,輕易地逃過了環評中最爭議的地點,如果環評勘查委員有親自走訪這條路線,可能根本不會讓本案進入二階環評,可見永侒實業自己對卡車路能不能通過環評也感到心虛。
 
​下山後,望著車窗外被永侒劃為礦場預定地的山頭,一股巨大的沉默向我們襲來,每個夥伴都若有所思,這片山頭的未來彷彿就掌握在我們手上,此時居民提議要請我們吃魚,氣氛劇變得讓人跟不上節拍,豐盛美味的菜餚令我們心存感激,非常感謝當地居民們的招待,此趟中華村之行,了結了我心中自開始跟案以來的疑惑,並且體會到在環境爭議案件中「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的重要性,唯有實地走訪現場,才能體會土地景觀的珍貴,也希望自己在實習中的工作能夠實質上的幫助到中華村,替居民及台灣守護美麗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