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日記】永侒礦場開發案實地勘查心得

(文/邱筠庭 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系五年級)
 
​今年暑假來到環境法律人協會(EJA)實習,接觸了永侒礦場開發案,也因此於8月10日前往宜蘭縣員山鄉的中華村與居民進行簡單的訪談以及現勘開礦預定地。​
 
​搭車前往訪談地點的過程中,沿路都是都市無以見得的山水田園風光,給人很愜意的感受,然而時不時就會看到砂石車轟隆隆地行經不算寬的道路,驚醒了我享受宜蘭這邊好山好水的夢,重新整理心情,準備與這陣子不斷在新聞報導與環說書看到的居民「本人」面對面,期待的同時也感到忐忑,期待得到這陣子接觸本案未解之謎的答案;忐忑了解社會黑暗的那一面。
 
​永侒礦場的案件,讓我們看到了當地居民為了維護家園的團結與凝聚力,但也不乏有因為這個案子使居民被分化的問題存在,中華村內部因為此開發案,正反立場不停地較勁,甚至歷經了村長的罷免,與居民談及內部分化的狀況時,他們先是寡言的說了句:「是啊,有被分化。」沉默了幾秒後才娓娓道出被分化的諸多原因。永侒實業長期回饋社區,包含老人營養午餐、學生獎學金等等,本是美事一樁,但在永侒挾著以往的回饋去談新礦場的開發,使得這件美事似乎成為開礦的起手式,也成為堵上反對意見的最佳膠布;反對開發的居民們也承受很多我們無法想像的壓力,流言蜚語、不實指控四處傳播、傳票接踵而至以及各方的質疑,都讓他們在維護家園的這條路上舉步維艱,當日意外看到永侒實業製作送給居民觀看的精美報告書,表面看似在報告自103年以來回饋在地的成果,內容卻滿滿隱含著對反對方代表人物的指控,以上各種原因都加深了居民分化,就算之後成功守住這片好山好水,村民之間分崩離析的情感如何修復?在我最初擬定訪綱時,想問居民若是不幸開發案通過,他們的打算。然而看著在抗爭路上努力的居民,實在無法將問題問出口。
談話過後,由居民帶領我們前往開礦的預定地,也終於領教了環說書中開發單位所謂的「路況良好」是怎麼樣的風景。
我們是搭乘小客車上去的,車子是一路顛簸的爬行,車內的我們當然也是左搖右晃,甚至半路車一度卡住無法上去,左右側的植物們也幾乎貼著車子,車身滿是植物分享的雨水,後段為了方面我們便下車步行,憑藉此行我就了解到路面崎嶇且狹窄,小客車行駛都勉強,何況是一臺臺大型的砂石車?若要開發,在砂石車路線上就是大工程,大規模的砍樹挖土勢必無法避免,就我親眼所見,絕無環說書敘述的那樣雲淡風輕。
 
這次場勘算是加深我們了解永侒礦場案那些無法在環說書或新聞看到的背景,可以知道居民們面對的挑戰、村裡實際情形、環境真實的面貌等等,還有在公開場合據理力爭的居民,實際也不過就是一般人,有脆弱的時候、需要幫助、需要支持,而他們要保護家園不被破壞的那份心也很純粹、沒有雜質。雖然本件開發案在今年6月10日環評會議審查決議應繼續進行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該審查結論於6月30日公告,EJA律師團也協助居民針對該審查結論提出訴願,將會是一場長期抗戰,再加上9月的村長補選,相信也是一個新戰場,很考驗當地居民的團結一心。
 
在場勘的路上居民介紹樹木時,說到這些樹不太結果,但意外在此時,我們就見到一顆掉落在地上的果實,居民說這是「蘋婆」,他也是第一次見到這裡有它的果實,希望這對中華村的居民而言是個好兆頭。
Facebook
Twitter
Email

相關文章

海洋需要你!保育為本 盡速通過海洋保育法 會後新聞稿

聯合國於去年(2023)通過《全球海洋公約》,以2030 年前保護至少 30% 海洋為目標,身為海島的臺灣,仰賴海洋提供給我們的資源,但尚沒有《海洋保育法》可以保障海洋生態環境、鞏固漁業資源永續。台灣為海島國家,更應積極守護海洋生態環境,海洋基本法公布並施行至今已逾四年多,經各環境團體長期的倡議與推動,海洋保育法的立法已獲得社會高度共識,行政院亦已於新會期開議前便送出政院版海洋保育法草案待立法院審議。

對此,環境團體代表與漁民夥伴於內政委員會排審海洋保育法草案的前夕舉辦記者會,表達支持應儘速完成海洋保育法的三讀,同時呼籲內政委員會委員能以保育為本,共同合作完成海洋保育法審議工作,為新國會新會期樹立良好典範!

公正轉型於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中發展之脈絡爬梳

公正轉型的概念,於第28屆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中受到各方公民團體的高度倡議:We want “justice” transition, not “just” a transition.(我們要的是公正轉型,而非只是個轉型)。從2015年巴黎協定(COP21)中僅於序言提及一句的公正轉型,到2023年公正轉型勢如破竹地發展,究竟公正轉型的概念是如何於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一步一步受到政府間的正視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