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幾年的梅雨季,早已不是過去的綿綿細雨,多半是短時間強降雨,通常這樣的程度就會造成城市淹水,因此如何建造一個「不怕水淹」的韌性城市,已經成為這個時代主政者們必須優先思考的問題了!
我們想問,#台灣的城市規劃對於氣候異常的調適因應,真的準備好了嗎?歡迎大家9月23日,在竹北,不二農直販所,一起和 #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廖桂賢副教授 一同思考和討論!
在淡江公行涂予尹老師的牽線下,EJA今年暑假首次與淡江大學公共行政系合作暑期實習,個月的實習於8月31日圓滿結束。
本次實習合作共計招募名實習生,每位實習生必須於暑期實習達64小時才算滿足實習條件。
當一個開發案可能會對周遭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時候,開發單位必須在開發前對案件中可能造成的影響與範圍作出評估,這份評估報告,我們稱為環境影響評估說明書(以下簡稱為環說書),通常這些環說書的內
氣候變遷距離人們日常生活的腳步越來越近,遭遇極端氣候的影響不再只是紙上空談,數十年難見的旱災、百年難見的水災,短延時強降雨的天氣型態挑戰人們對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這一切的變化都源自人類過度開發,導致地球氣候失衡。為了減緩極端氣候造成的風險,我們必須發展低碳產業,轉型高碳排的污染產業,為此,世界各國紛紛定下凈零碳排的目標,蔡英文總統也在今年的世界地球日宣示,台灣將加入2050淨零碳排的行列,這意味著,台灣的能源轉型政策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