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公正轉型的緣起與發展
公正轉型的概念,並非於學術研究之理論思辨而生,而是隨著經濟轉型與環保運動的推波助瀾,由實際行動而驅動形成的產物。提出公正轉型概念的目的,在於保護環境的同時,亦保障第一線勞工與社區的工作與健康。
公正轉型的概念,並非於學術研究之理論思辨而生,而是隨著經濟轉型與環保運動的推波助瀾,由實際行動而驅動形成的產物。提出公正轉型概念的目的,在於保護環境的同時,亦保障第一線勞工與社區的工作與健康。
因為總統大選期間,賴清德萬里礦村老家遭指控為違建,「礦村」議題才稍稍被社會關注;卻也隨著選舉落幕,議題又消逝無蹤。萬里從日治時期以來,一直都是早期重要的產煤礦區,世代的礦工家族居住於此,卻為什麼這些長久的礦村最後反而落入違建爭議?煤礦停採後的臺灣又如何面對這些失業的礦工?而近年來,隨著氣候變遷COP24喊出的「公正轉型」(Just Transition)又與礦村爭議有什麼樣的連結?
國民黨新科立委於日前召開記者會,宣布將提案修法放寬老舊核電廠延役的規範,引發民間強烈質疑與反彈,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於今日(1月25日)召開記者會,反對核電延役的不當修法,嚴正指出核電是否延役應以安全為第一,而不是讓政治凌駕專業,開法律後門放水危險老舊核電,讓全民承擔核電風險。
2023年12月29日,環境部公布「碳費收費辦法」草案。其中徵收對象為「全廠(場)直接排放及使用電力之間接排放產生的年排放量,合計達2.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電力業與製造業」;而於日前,環境部於座談會中再拋出更新的計算公式,除了上述的2.5萬噸徵收門檻外,即便排放量超過此門檻而應徵收碳費,碳費應繳費額之計算可以再扣除2.5萬噸,剩餘排放量始為費率計算對象,此舉遭環團批判形同給予「免費排放額度」。而不意外的,工總對此以產業公平競爭為由大表贊同。
此次開庭,法官前半主要針對都市計畫集水區分區以及埤塘等問題(主要涉及埤塘數量減少可能與氣候變遷調適背道而馳)進行兩造詢答,後半則是針對飛航噪音管制區劃設影響的討論。其中讓人最搞不清楚的問題是:
今日我們來談談,航空城都市計畫訴訟。
這裡指的航空城都市計畫,全名為「桃園國際機場園區及附近地區特定區計畫」,計畫總面積高達4,564.26公頃,其中達4,094.79公頃原來屬非都市土地,而今,經過大規模都市擴張,多數已變更為住宅區、商業區、自由貿易港區與產業專用區;且於扣除計畫所留設的10.29公頃農專區,遭計畫變更的農業使用面積達1808.71公頃,而這些農地,原為當地具天然滯洪功能且為農民賴以維生的土地。可以說,於扣除核心的機場專用區,航空城本質為一場大型的造鎮開發計畫,伴隨而來的,則為琳瑯滿目的土地營銷與新推建案廣告。
2023年環境法律人協會「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實務及省思」帶狀課程
課程源起:
為培養國內相關工作者,以及進行都市更新或危老重建個案居民對於都市更新、危老重建等概念及相關權利保障的認識,環境法法律人協會開設辦理「都市更新及危老重建實務及省思」課程,從理論、實務訴訟、具體個案解析等角度,提供相關從業人員學習以及反思現行制度對於人權保障的狀況方向。
本會理事長簡凱倫律師,研討會第一場次重要議題「永續報告書的環境合規與法律風險控制」專題講者,理事長特別針對當前「永續報告書」在全球趨勢下,日益看重所謂「Greenwash」(漂綠)或「Climate wash」(漂氣候)等法律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