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廢水吵什麼?】系列專題 Part.1

福島排放核廢水的議題近日鬧得沸沸揚揚,你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嗎?
根據媒體報導,日本即將在八月初排放因2011年福島核子事故後大量存放的核廢水,由於核廢水的排放量超過130萬噸,預期要經過數十年才能全數排放完畢,因此引起諸多爭論。
讓我們一起來看福島核廢水到底在吵些什麼吧!
福島排放核廢水的議題近日鬧得沸沸揚揚,你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嗎?
根據媒體報導,日本即將在八月初排放因2011年福島核子事故後大量存放的核廢水,由於核廢水的排放量超過130萬噸,預期要經過數十年才能全數排放完畢,因此引起諸多爭論。
讓我們一起來看福島核廢水到底在吵些什麼吧!
為什麼要排放核廢水?
日本福島核電廠內共設置1073座儲槽存放核廢水,總儲存容量約有137萬公噸,截至2023年5月18日已經儲存133萬噸,只剩下約3%的容量。因此竭力需要找到合適的處置方式,否則若只是以增加儲槽的方式因應,在空間限制下將可能影響除役工作的進行。
一定要採取排放的方式嗎?
在這波爭論中,處理後的核廢水到底是否一定要排放入海,以及後續帶來的影響,正是這個議題的爭論核心。
日本經濟省「多核素去除設備處理水小組委員會」2020年針對含氚廢水的處置,提出五種解決方式,包含地層注入、地下埋設、海洋排放、水蒸氣排放以及氫氣排放。但最終日本政府在成本考量上,認為以「海洋排放」的處理形式最為適合。
排放的濃度?
日方強調未來核廢水將採用「ALPS系統(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先進液體處理系統)」進行過濾,可淨化62種放射性核種。
僅有氚及碳-14(分別為氫和碳的放射性同位素,難以從水中分離)無法分離,這兩種元素將控制濃度後排出。特別是多數人關注的氚,在排放前會再以海水稀釋,讓濃度小於每公升1500貝克才能釋出。
到底有哪些爭議?
討論含氚廢水到底是否影響台灣,正反雙方的意見大致上可整合為以下問題:
1.含氚廢水的處置方式
2.含氚廢水的濃度是否影響海洋生態
3.對漁業的衝擊
4.對台灣是否會有影響
我們將在下一篇貼文具體討論這些爭議到底都在吵些什麼?請大家持續追蹤EJA的後續分析囉!
Facebook
Twitter
Email

相關文章

打造反漂綠生態系:2024企業永續追蹤報告發布記者會 TCSA得獎比例過高,涵蓋最多污染企業及排碳大戶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與台灣氣候行動網絡研究中心,今(5/2)日共同召開記者會,發布「2024企業永續追蹤報告」,檢視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獎、TCSA台灣企業永續綜合績效獎及氣候領袖獎、天下永續公民獎與遠見ESG企業永續獎等四大永續獎的評選制度,並針對去年獲獎的製造業及排碳大戶檢視其環保違規紀錄與氣候績效,指出TCSA得獎比例過高,涵蓋最多污染企業及排碳大戶,其中又以長期造成嚴重污染且揭露不實的中油最不具獲獎資格,且大部分獲獎的排碳大戶氣候行動均不夠積極,恐拖累國家2030減量目標。

海洋需要你!保育為本 盡速通過海洋保育法 會後新聞稿

聯合國於去年(2023)通過《全球海洋公約》,以2030 年前保護至少 30% 海洋為目標,身為海島的臺灣,仰賴海洋提供給我們的資源,但尚沒有《海洋保育法》可以保障海洋生態環境、鞏固漁業資源永續。台灣為海島國家,更應積極守護海洋生態環境,海洋基本法公布並施行至今已逾四年多,經各環境團體長期的倡議與推動,海洋保育法的立法已獲得社會高度共識,行政院亦已於新會期開議前便送出政院版海洋保育法草案待立法院審議。

對此,環境團體代表與漁民夥伴於內政委員會排審海洋保育法草案的前夕舉辦記者會,表達支持應儘速完成海洋保育法的三讀,同時呼籲內政委員會委員能以保育為本,共同合作完成海洋保育法審議工作,為新國會新會期樹立良好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