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廢水吵什麼?】系列專題 Part 3

福島排放核廢水的議題近日鬧得沸沸揚揚,你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嗎?
根據媒體報導,日本即將在八月初排放因2011年福島核子事故後大量存放的核廢水,由於核廢水的排放量超過130萬噸,預期要經過數十年才能全數排放完畢,因此引起諸多爭論。
對於台灣到底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讓我們一起來看政府的因應措施吧!
含氚廢水何時會來到台灣?
根據原能會的海洋擴散評估分析,以2011年至2020年的歷史海流資料指出,在模擬擴散分析中,大多數的排放污水都會順著黑潮洋流流到美國,影響台灣反而是在排放之後的第四年,核廢水才會來到台灣。
但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研究員吳朝榮卻認為,海流運動會沿著海表面高度的等深線移動,根據衛星測量的高度,核廢水可能會經由較近的海水表面小圈的路徑,最快一年台灣周邊就會有含氚廢水接近。
台灣如何因應?
回到台灣的情況,我國政府為了確實掌握日本含氚廢水對台灣漁業的影響,成立並且逐步擴大「生物氚檢測實驗室」的量能。
此外,針對排放核廢水對海域環境輻射帶來的影響,原能會建置「放射性物質海域擴散海洋資訊平台」,擴大海洋監測的點位,利用視覺化的圖資提供民眾公開資訊,並以綠燈、黃燈、紅燈等三種燈號標示海洋監測結果。
不過受限於海域監測無法定點即時監測,必須要採樣送回實驗室才能得知確切數值,資訊平台上的資訊恐怕並非即時資料,若是排放核廢水之後海洋環境有所異動,雖然設計了未來三天的擴散模擬預測模式,但具體的數值恐怕仍未能第一時間就得知。
***
面對世界各國的反對,日本政府與IAEA仍積極採取將含氚廢水排放入海的做法,但這種作法仍無法避免造成海洋生態以及漁業的風險。儘管科學家信誓旦旦保證風險極低,但是環境的不確定性仍難免造成民眾的擔憂,日本的漁業已經再一次迎來中國、香港的禁運政策。
排放核廢水入海將造成無法回復的後果,更難以抉擇的是,我們有許多事情僅能仰賴模擬數據,沒有真實的數據能夠佐證,而輻射帶來的慢性曝露影響在科學、醫學上,又經常因變因過多,難以確定其因果關係。
 
若要遏止核廢水排放入海所造成的相關爭議,拒絕核廢水入海,要求日本採取其他的方式處置核廢污水,或許才是正本清源之道。
請跟我們一起反對日本排放含氚水,守護海洋生態與漁業環境!
Facebook
Twitter
Email

相關文章

年度募款專案

EJA的任務之一就是籌組律師、專家學者、公民團體的專業團隊,陪同受影響居民參與訴訟及討論策略,提供居民法律協助。直到2023年,我們手上正持續處理淡北道路環評撤銷案、震南鐵線公司環評撤銷案、航空城系列訴訟(環評、徵收、都市計畫)、新北市灣潭市地重劃環評撤銷案、臺北市士林區社子島地區環評撤銷案、氣以及複雜的台塑河靜越鋼海洋污染事件損害賠償訴訟案!我們靠著一名法務專員的協助,掌握多達53位律師參與的大小律師團!

淡海新市鎮公七公園自救會:守護公七公園 維護交通安全 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新北市政府預計於淡海新市鎮公七自然公園興建「淡海新市鎮新設立警消共構大樓」,但遭到當地居民強烈抗議。由淡海新市鎮地區超過20個社區參與連署的居民組成「淡海新市鎮公七公園自救會」今早於新北市政府舉行記者會向侯市長及新北市府團隊陳情,自救會呼籲新北市政府應對此計畫交通動線以及原始生態系統保育予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