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廢立法論壇 場次一:為什麼要立法】側記 Part 3

為了解決台灣核廢處置問題,由環境法律人協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等團體共同在3月4日舉辦「#核廢立法系列論壇 專題一:為什麼要立法?」,邀請各界代表表達對核廢立法的看法。
本篇為側記第三篇,論壇第二位講者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 高仁川助理教授,從美國法的角度,看美國如何處理最終處置設施議題,並藉美國經驗來看台灣在核廢最終處置場址的選址上,仍然要面對什麼問題?
首先,高仁川助理教授提及核廢處置設施必然是會產生鄰避效應的設施,幾乎不可能有人主動願意接納,那麼在思考處置設施的選址議題時,就要考量三個主要課題:「由誰來決定?誰是利害關係人?」、「場地利益優先或考量區域電力供需?」、「尊重專家評估或偏著居民觀點?」
使用核能,就必須面對核廢料與核能帶來的風險問題。從美國普萊斯安德森法,可以看見核子事故的風險令人難以承受,核事故的損害賠償數額在修法過程中不斷提高,形成核能經營者難以承擔的負擔。除了核安風險成本外,核廢料的處置也必須要有足夠的經費因應,美國核能業者必須要支付一筆特別的費用來因應核廢棄物地質處置計畫。如要務實面對核安風險承擔與核廢的處置,對台電勢必造成龐大的經濟壓力。
1987年核能廢棄物政策法修正後,美國保留下雅卡山作為最終處置場址地點,並要求該場只需採取建設式可取回的貯存設施,以備未來有更佳的技術可以處理核廢料時,能夠重新取出使用。但在雅卡山計畫失敗後,歐巴馬總統召集藍帶委員會,委員會建議核廢處置計畫應該採取「基於同意的做法」,建議成立獨立的組織專門負責處理核廢料,且以場址所在地為的同意為中心,建構相關法制。​
為了減少成本負擔、避免核廢處置過程中斷,「就地於場內貯存」成為核廢處置中最廣被接受的做法。然而高仁川助理教授強調,這種做法其實就是將改變現況的「動員負擔」加諸在核電廠址的州政府與旗下的地方團體身上,不可將這種做法視為理所當然。
此外,找尋核廢處置場址,必須要在具有法律效力的諮詢協商下進行,且要避免試圖做成一次性的決定,逐步地分階段解決問題。選址過程中維繫公眾知情、資訊透明與場址同意,建立公眾信任的核廢處置機制,將是整個流程中不可忽視的部
Facebook
Twitter
Email

相關文章

年度募款專案

EJA的任務之一就是籌組律師、專家學者、公民團體的專業團隊,陪同受影響居民參與訴訟及討論策略,提供居民法律協助。直到2023年,我們手上正持續處理淡北道路環評撤銷案、震南鐵線公司環評撤銷案、航空城系列訴訟(環評、徵收、都市計畫)、新北市灣潭市地重劃環評撤銷案、臺北市士林區社子島地區環評撤銷案、氣以及複雜的台塑河靜越鋼海洋污染事件損害賠償訴訟案!我們靠著一名法務專員的協助,掌握多達53位律師參與的大小律師團!

淡海新市鎮公七公園自救會:守護公七公園 維護交通安全 記者會會後新聞稿

新北市政府預計於淡海新市鎮公七自然公園興建「淡海新市鎮新設立警消共構大樓」,但遭到當地居民強烈抗議。由淡海新市鎮地區超過20個社區參與連署的居民組成「淡海新市鎮公七公園自救會」今早於新北市政府舉行記者會向侯市長及新北市府團隊陳情,自救會呼籲新北市政府應對此計畫交通動線以及原始生態系統保育予以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