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地違章納管有在審嗎?! 地方政府不應縱容中高污、新增建工廠闖關合法
今年3/20是申請納管的未登記工廠繳交「工廠改善計畫」最後期限,依《工廠管理輔導法》,未如期遞交工廠改善計畫者,將面臨斷水斷電處分。
經濟部中辦自今年初已多次呼籲業者把握繳交期限。然而,長期關心違章工廠議題的公民團體卻發現,許多在納管審核階段的工廠根本不符合納管資格,不應該進入納管審查的環節!
 
根據公民團體掌握的資訊,經濟部公布已申請納管的32,598間工廠中,有許多工廠根本是新增建、擴建、沒有營運事實、更有疑似從事中高污行業的工廠。
倘若這些工廠不在此時被揪出來,就等同於放任他們闖關進入長達10年的工廠改善期,讓不符合納管資格的工廠可以持續假借「工廠改善中」名義魚目混珠,讓政府的違章工廠治理政策形同虛設。
本次記者會上本會秘書長郭鴻儀表示,依據《工輔法》第28條之1規定,2016年5月19日以前之既有低污染未登記工廠得申請納管。另外,依照特定工廠登記辦法第4條規定,是以2016年5月19日以前之建物投影面積作為納管範圍。
 
換句話說,納管部分,僅限於2016年5月19日以前建物部分,於此後增建的部分不得納管,必須停止供電、供水並拆除。
依照合大法官釋字第503號解釋,雖然有所謂一行為不二罰的基本原則,但只要法規二者處罰之性質與種類不同,例如一為罰鍰、一為沒入、或一為罰鍰、一為停止營業處分等情形,必須採用不同方法而併合處罰,才能達到行政目的所必要者,地方政府仍應依工廠管理輔導法、建築法及都市計畫或區域計畫法就其管制目的為併處罰,於此,並沒有一行為不二罰的問題存在。
只要違章工廠不符合《都市計畫法》相關法規,已經無法再行補正《建築法》的合法建照要求,這些未納管的違章工廠就必須強制拆除。地方政府不應繼續怠惰,甚至以「部分納管」讓其他新增建的違法建物繼續經營。
 
地球公民基金會、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彰化縣環境保護聯盟及環境法律人協會也提出以下訴求:
  • 揪出不符合納管資格的新增建工廠:地方政府應確實審核未登工廠納管資格,立即准駁不符納管的案件。
  • 揪出不符合納管資格的中高污工廠:經濟部應整合工廠改善計畫與環保署、農委會等部會列管工廠資料,與環保署合作,抓出中高污染工廠。
  • 不符合納管資格者與未提交工廠改善計畫之工廠應公布名單,立即停工、確實斷水斷電。
Facebook
Twitter
Email

相關文章

環境講座報名:蟲不鳴,鳥不語—談化學污染對地球造成的災害 Silent Spring : the impact of chemical pollution on the environment

殺蟲劑使用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的必需品,然而卻伴隨著嚴重的化學污染問題。本次講座,法國Isabelle Doussan教授將來台探討此議題,並分享她關於殺蟲劑在法國以及歐盟的使用以及其法律限制的多年研究心得。

講座後半段更有美國私立杜蘭大學法學碩士林柏辰律師與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林木興研究員的訪談,三位專家將深入探討歐洲及台灣的化學污染現況、問題與解決方案。

航空城都市計畫訴訟開庭 新訂都計法院審查首例

桃園航空城都市計畫(全名為:擬定桃園國際機場園區及附近地區特定區計畫)訴訟案將在今日(4/27)下午第一次開庭,本案是《行政訴訟法都市計畫專章》施行後,新訂都市計畫案遭利害關係居民提起訴訟的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