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 關於氣候訴訟的幾點說明(文/簡凱倫律師)

在歷經近10個月的準備,撰擬達35頁的起訴狀,最終在今年2月3日正式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以用電大戶條款為標的的氣候訴訟,提起訴訟的核心意義及目標,簡要來說有幾點:

1.傳統上,人民提起行政訴訟的主要路徑,是行政機關作成一個侵害人民權利的行政處分,對於這一個侵害狀態,人民再以撤銷訴訟的形式進行行政救濟。但在氣候變遷領域,多數情況下,已不再是政府積極作成一個侵害人民權利行政處分的問題,而是政府根本上就消極採取一定「法規命令」或「政策」作為,或者於制定過程根本沒有將減碳目標確實納入其裁量的過程。

但在過往司法實務,幾乎不曾存在人民對政府的「法規命令」或「政策」有提出訴訟的空間,以致傳統上只以「單一行政處分」為爭訟標的的模式,已完全無法因應氣候變遷議題。因此這起氣候訴訟的首要核心目標,在於開闢一條人民及公民團體得挑戰行政機關消極政策作為或規範裁量瑕疵的訴訟路徑。 

2.氣候治理的有效性,不能只是由上而下的單方政令推行,而應賦權予人民,由下而上實質性督促政府關於行政命令的制定與推行,「賦權」與「由下而上」的根基,是披荊斬棘開闢此條訴訟路徑的核心理念。本件氣候訴訟也試圖拋磚引玉,期待日後有更多人民及公民團體前仆後繼開創出更多的不同可能與創造。

3.本件訴訟,在於挑戰經濟部依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用電大戶條款的授權制定子法時,自始就沒有將法定再生能源推廣目標及法定溫室氣體減量目標納入其規範制定裁量,以致於各界原本對母法用電大戶條款原充滿期待,但子法公布後卻引起一片嘩然,批判聲浪不斷。本件的訴訟類型,學理上稱為「人民請求制定法規命令之訴」,且有別於常見的撤銷訴訟或課予義務訴訟,本件是採取一般給付之訴的型態進行。 

4.能源轉型的目的在抑制溫室氣體排放,抑制溫室氣體排放的目的在於減緩氣候變遷,而氣候變遷的減緩,正在保護「易受氣候巨災侵襲的脆弱群體」,這群脆弱群體又往往是無法或少量分享經濟發展果實的弱勢者,但伴隨發展過程所造成的暖化效應惡果,他們卻是首當其衝且缺乏調適能力。從這角度而言,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作為因應氣候環境的重要手段性立法,其寓含有保護「易受氣候變遷影響之特定人」的意旨,而為「保護規範」,人民得藉此取得其訴訟權能(standing)。 

5.臺灣在以碳排放總量而言,名列世界21,或許不是一般所認知的碳排大國,但在歐盟已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日本、韓國也已宣示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目標,蘋果公司更宣示於2030年其供應鏈及產品達到100%碳中和下,以碳關稅機制所豎起貿易壁壘或製造供應鏈因應碳排的重整,將成為國際趨勢,臺灣的產業及能源結構轉型早已迫在眉睫,不可能自絕於外。

Facebook
Twitter
Email

相關文章

海洋需要你!保育為本 盡速通過海洋保育法 會後新聞稿

聯合國於去年(2023)通過《全球海洋公約》,以2030 年前保護至少 30% 海洋為目標,身為海島的臺灣,仰賴海洋提供給我們的資源,但尚沒有《海洋保育法》可以保障海洋生態環境、鞏固漁業資源永續。台灣為海島國家,更應積極守護海洋生態環境,海洋基本法公布並施行至今已逾四年多,經各環境團體長期的倡議與推動,海洋保育法的立法已獲得社會高度共識,行政院亦已於新會期開議前便送出政院版海洋保育法草案待立法院審議。

對此,環境團體代表與漁民夥伴於內政委員會排審海洋保育法草案的前夕舉辦記者會,表達支持應儘速完成海洋保育法的三讀,同時呼籲內政委員會委員能以保育為本,共同合作完成海洋保育法審議工作,為新國會新會期樹立良好典範!

公正轉型於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中發展之脈絡爬梳

公正轉型的概念,於第28屆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中受到各方公民團體的高度倡議:We want “justice” transition, not “just” a transition.(我們要的是公正轉型,而非只是個轉型)。從2015年巴黎協定(COP21)中僅於序言提及一句的公正轉型,到2023年公正轉型勢如破竹地發展,究竟公正轉型的概念是如何於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一步一步受到政府間的正視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