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一廠除役進行中,公開說明會中的「未公開」

今(12/29)台電在核一廠所在地石門區召開核一廠除役公開說明會,主題是針對即將興建的低放射性廢棄物三號貯存庫。

為什麼要特別針對三號貯存庫召開說明會

三號貯存庫將採用全新的「T容器」來貯存除役後的金屬廢棄物,當核電廠開始拆除,將產生大量的低階核廢料,依據台電的規劃,T容器將貯存約一萬噸的低階金屬核廢料。

新型容器尚未經過原能會審查通過,安全性仍不明確

T容器的設計不同於台灣過往使用的核廢料容器,是由台電與德國共同研發,台電雖然在簡報做了非常多的安全分析,但是整份簡報卻未提到T容器是否經國際專業機構檢測合格,或是否已經經過原能會的審查通過。
據原能會的說法,他們要求台電必須要在提出申請前召開公開說明會,也就是說,針對簡報內提出的安全分析,都尚未經過原能會的審查。

只談貯存不提拆除,是避重就輕

電廠除役後,核廢料貯存並非只需要討論貯存庫安全與否,而是要回到拆除過程是否安全,輻射安全工作是否確實。
但整個公開說明會只有提到貯存庫,而沒有提到前面的拆除工程,台電用了非常多篇幅去陳述「貯存庫本身」及「容器本身」很安全,卻沒有提到整個除役的過程是否都能安全,尤其在本案中,是先拆除核電廠設備,再裝桶入T容器,運送到貯存庫。除役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拆除過程的輻射外洩,台電進行公開說明卻沒有提及前期的拆除工程細節,無疑是避重就輕。

你的「暫時」是我的「一輩子」

台電每每提及核廢料,都特別強調只是「暫時貯存」不會是「永久」,可是單單只是一個低階核廢料的貯存庫,就要用40年貯存,#足以讓一個小嬰兒變成中年人,幾乎相當於是在地居民的半輩子。
以如此長期的時間尺度來看,台電執意以暫時貯存為由,簡化應完整盤點與評估的程序,甚至在貯存核廢料上,遲遲沒有高階核廢料的法定選址程序,而不斷冀望於中期或過渡性的設施,這種做法是罔顧在地居民的權益與意願,持續將居民置於核廢料共存的憂慮之中,台電、經濟部及原能會應盡快提出完整的核廢料選址法案,將核廢的相關爭議平息下來。
Facebook
Twitter
Email

相關文章

海洋需要你!保育為本 盡速通過海洋保育法 會後新聞稿

聯合國於去年(2023)通過《全球海洋公約》,以2030 年前保護至少 30% 海洋為目標,身為海島的臺灣,仰賴海洋提供給我們的資源,但尚沒有《海洋保育法》可以保障海洋生態環境、鞏固漁業資源永續。台灣為海島國家,更應積極守護海洋生態環境,海洋基本法公布並施行至今已逾四年多,經各環境團體長期的倡議與推動,海洋保育法的立法已獲得社會高度共識,行政院亦已於新會期開議前便送出政院版海洋保育法草案待立法院審議。

對此,環境團體代表與漁民夥伴於內政委員會排審海洋保育法草案的前夕舉辦記者會,表達支持應儘速完成海洋保育法的三讀,同時呼籲內政委員會委員能以保育為本,共同合作完成海洋保育法審議工作,為新國會新會期樹立良好典範!

公正轉型於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中發展之脈絡爬梳

公正轉型的概念,於第28屆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中受到各方公民團體的高度倡議:We want “justice” transition, not “just” a transition.(我們要的是公正轉型,而非只是個轉型)。從2015年巴黎協定(COP21)中僅於序言提及一句的公正轉型,到2023年公正轉型勢如破竹地發展,究竟公正轉型的概念是如何於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一步一步受到政府間的正視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