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仁惠 環境法律人協會秘書長
環境案件的法律訴訟通常都是小蝦米對抗大鯨魚,不僅曠日耗時,更費心力。EJA的使命就是以法律為利器,為受害人民爭取權益,讓司法成為保障環境正義的重要環節。
EJA所協助的環境爭訟案件包括「中科三期環評訴訟案」(2006-2014)、「淡北道路開發案」(2011-2013)、「台益豐/遠興化工案」(2011-2015)、與風力發電相關的「三芝風機案」(2011-2012)及「苑裡風機刑事辯護案」(2013-2016)、「核二重起訴訟案」(2012-)、「核一乾式貯存槽案」(2013-)、「桃園航空城第三跑道環評公民訴訟案」(2014-2016)、「高雄新園農場反震南鐵線案」(2015-)等,要求案件遵循正當程序,多件訴訟案都得以進入二階環評之審查程序。
EJA環境公益訴訟特色在於結合法律人、在地居民、自救會及社運夥伴的能量,以律師團及當事人為團隊核心,注入專家學者及社團組織的知識經驗,形成論述並討論策略行動,EJA在每個案件都以專業性及同理心為受害群體尋求司法正義;在訴訟過程中,我們更欣見在地居民參與環評的能力及監測環境的能量,都有大幅提升。
以中科三期為例,歷經八年的中科三期環評訴訟案,也是第一個環評結論遭法院撤銷的案子,但因行政部門的執意抗拒,不願進入二階環評,環評訴訟案在高等行政法院與最高行政法院歷經八年及多次判決,開發單位科技部中科管理局最後終於被迫同意進入二階環評,與原告后里農民達成和解,出資成立環境權保障基金會,成為台灣第一個公設的環境法扶機構。后里農民也在參與本案的期間,成立后里農業與環境保護協會,關注當地所有不當開發案的議題。
苑裡風車刑事辯護案是台灣政府推動再生能源之際,相關規範卻仍不足,以風力發電為例,苑裡風機案與民宅的距離過近,百餘公尺高的風機矗立在家門口,開發業者更未曾事先告知當地社區,居民擔憂健康、居住品質及安全遭到風機嚴重影響而進行抗爭,卻反遭到警方逮捕。EJA組織律師團為20位守護家園的民眾辯護,歷經兩年,20人終於在2016年2月25日獲判無罪定讞。
而史上最大徵收案的桃園航空城案,該計劃源起第三跑道的規劃,但後來開發範圍竟高達6150公頃,受影響的拆遷戶近二萬戶。EJA、台權會及惜根台灣協會聯合提起公民訴訟(2014-2016),主張環保署應對航空城案的第三跑道工程進行環評審查,歷經數次法庭及聽證會之攻防戰,環保署於去年已正式發函給開發單位交通部民航局,要求本案應做環評。
EJA不僅在法律訴訟上取得了顯著的成果,更在台灣環境運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每一個案件的背後,都有無數民眾和社區的努力與堅持,正是這些力量的結合,讓環境正義的理念得以落實。透過法律、社會運動及專業知識的共同合作,EJA持續為當地社區爭取權益,推動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這些訴訟案例不僅改變了政策,也激勵了更多民眾參與環境保護的行動。在未來,EJA將繼續堅守使命,利用法律這個工具,捍衛每一個需要保護的環境與社區,確保每個人都能在健康、安全的環境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