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場:工廠化學風險在哪裡?勞工、社區要知情講座側記
▎引言人林木興
國際上化學物質治理的歷史發展,大致上在國際的演變可分為四大類別:「行政管制革新」、「管制機關革新」、「治理革新」以及「政策革新」,以更普及以及範圍更廣泛的管制策略來進行調整。
而我國在治理化學物質政策因向國際看齊,所以從國際上的發展,也能看出國內治理政策演變的歷程,從2013年大修《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之後算起,也基本依循四大類別的改革脈絡調整。
▎與談人柯乾庸
社區裡有哪些日常所面臨的風險?你是否調查過住家附近有多少工廠,事故發生時有多久的時間進行應變?
今年7月15日六輕發生氣爆火警,距離事故發生後一個小時,地區民眾才收到 防災簡訊 通報,試想若有毒物質溢散,民眾可能早就吸入毒煙,身體不適。而且防災簡訊只有告知發生事故,卻沒有提及可能影響的範圍、溢散的物質與因應對策等內容,影響民眾的現場決策。
▎與談人 陳秀蓮
許多移工因資訊落差的緣故,並不知道自己使用的化學物質是什麼,也不清楚意外接觸時的緊急避難措施,在發生意外的第一時間,沒有辦法做出應對。
很多人會說移工應該要保護好自己,但是台灣有許多雇主會要求移工在操作危險物質時,仍然要維持一定的工作速率,但穿著防護衣,無可避免將導致工作效率低落,有許多移工為求速度,將防護衣脫掉。一旦意外發生,就難以提出雇主失職的證據來求償……
回顧更多精彩內容 https://bit.ly/3cRPCp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