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航空城徵收聽證程序研討會

【研討會主旨】

自2013年桃園航空城計畫預定範圍被批評範圍過大引起居民抗爭開始,航空城爭議即成為近年來重要的社會關注議題,其中包括第三跑道、產業專用區、住商區等興建之必要性,都須進一步釐清。隨著計畫審議走到徵收程序,依據土地徵收條例規定,航空城計畫應依行政程序法來舉行聽證,以釐清前述爭議。經航空城範圍內居民要求,桃園市長鄭文燦也公開表示支持用透明、開放、嚴謹、全區參與的方式來舉辦聽證,顯見航空城的徵收必須經過嚴謹的聽證程序已是社會共識。然而,行政程序法的聽證規定實際上僅寥寥數條,面對作為我國最大區段徵收案的桃園航空城徵收,聽證的程序保障顯得極為不足。對此,要如何將聽證辦得能夠真正保障居民權益,成為社會高度關注的重點,亦為聽證主辦單位交通部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著眼於目前行政程序法中聽證規定之簡陋,本次研討會於上午場由多位法律系學生以航空城徵收必要性為主題舉行一場模擬聽證,並於下午場邀請多位學者,從交通部規劃的聽證程序與上午場模擬聽證出發,以德、日、美的聽證制度或以行政法、都市計畫法、土地法之視角,來探討究竟桃園航空城徵收聽證應如何舉辦,實際操作需注意哪些細節,才能真正達到聽證之目的。並於最後舉行綜合討論,邀請聽證主辦機關交通部及在地居民、相關團體一同參與,就桃園航空城徵收聽證爭議進行全盤省思。期望藉由研討會模擬聽證之舉辦、兩場論壇以及綜合討論的交流,對交通部四月底舉行的聽證程序提出具體的操作建議,以期盼交通部為我國徵收聽證程序立下良好的示範。

【錄影】感謝PNN公視新聞網幫忙後製。

分享此篇文章:

2025環境法律人協會 東吳&政大實習課程

感謝11位來自東吳與政大的學生,歷時四個多月共同參與「環境影響評估關鍵議題研究計畫」,從零開始學習環境影響評估制度的基本理論與制度設計,逐步建立對台灣與美國環評法制的整體理解。學生們針對各自負責的核心爭點,結合理論學習、訴訟案例分析、比較法觀察,並且實際參與環評公民咖啡館、專家學者大會,完成一份具深度與行動觀點的整合性研究成果。
本次實習不僅培養學生獨立思辨與研究的能力,更希望能啟發新世代對土地、海洋與人權的關切,種下未來捍衛環境價值的種子。

成果發表會當天,我們也榮幸邀請到傅玲靜教授、林木興博士、林柏辰律師與張譽尹律師蒞臨,針對學生的研究成果提出意見,從學理與實務角度給予具體建議與回饋,幫助學生深化理解、拓展視野。

Read More

訂閱EJA電子報

每月寄送焦點行動、活動及課程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