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島核廢水吵什麼?】系列專題 Part .2

福島排放核廢水的議題近日鬧得沸沸揚揚,你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嗎? 根據媒體報導,日本即將在八月初排放因2011年福島核子事故後大量存放的核廢水,由於核廢水的排放量超過130萬噸,預期要經過數十年才能全數排放完畢,因此引起諸多爭論。 ▍📌到底有哪些爭議,一次整理給你看:
福島排放核廢水的議題近日鬧得沸沸揚揚,你知道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嗎?
根據媒體報導,日本即將在八月初排放因2011年福島核子事故後大量存放的核廢水,由於核廢水的排放量超過130萬噸,預期要經過數十年才能全數排放完畢,因此引起諸多爭論。
到底有哪些爭議,一次整理給你看:
含氚廢水的濃度爭議?
含氚廢水經過ALPS過濾後,僅剩下氚、碳-14兩種放射性同位素,日本政府主張氚及碳-14都常見於大自然中,甚至人體內也存在,濃度低的含氚廢水對於人體並無危害。
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總幹事拉斐爾·格羅西(Rafael Grossi)更為此背書,稱「福島即將排放的水中所含有的氚等充分滿足所有國際標凖。」並公開指出不但可以飲用含氚水,甚至可以在水中游泳。
這樣的說法就招致批評,反對者指出若是真的可以飲用、游泳,為什麼日本政府不拿來好好利用,給人喝水、游泳,反而要排放進大海中?
*註:依照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的指引,飲用水中氚含量的指標水平為每公升1萬貝克。
不過亦有學者擔憂在放射性廢棄物的監管上,若開放日本排放核廢水,在此先例下,未來很有可能其他國家的核電廠也都將起而效尤。
另一方面,ALPS的淨化效能是否足以因應如此龐大的核廢水量體,也招致懷疑?日本政府預計排放30至40年,是否有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國際社會監督鬆散之際,有未經過濾的核廢水意外流出等疑慮,都令人無法輕信日本政府的說法。
對海洋生態系的影響、對漁業的衝擊?
福島排放含氚廢水另一項為人詬病之處,就是無法確定含氚水在生物體內的累積效應,是否在未來某一天有可能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內。
福島外海正好是台灣北太平洋的重點遠洋漁場,包含秋刀魚、長鰭鮪魚、北太赤魷等漁獲的重要漁場,而根據洋流路徑分析,這也是黑潮延伸流、北太平洋洋流流動的主要路徑,因此當含氚廢水開始排放,首當其衝就是這些遠洋漁場。
福島漁民多次表達反對與擔憂,在核子事故發生之後,福島的漁業早已遭受重創,今年5月共有130名日本漁民表示反對含氚廢水入海,擔憂日本形象受挫。英國衛報報導,今年5月18日在福島核電廠防波堤內抓到一隻黑晴平鮋,體內銫137濃度是每公斤1.8萬貝克,超標日本安全標準上限的180倍。這無疑可能讓尚未復原的福島漁業更加雪上加霜。
 
日本排放含氚廢水似乎已經箭在弦上,到底台灣該如何應對,會影響到我們生活嗎?我們將在下一篇專題揭曉,敬請期待!
分享此篇文章:

建國啤酒廠都計變更案起訴記者會新聞稿

建國啤酒廠都市計畫變更案程序違失、要件不備,內政部卻仍逕行核定,明顯違法並忽視勞工權益與文化資產保存,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
為導正違法行政行為,捍衛城市文化與法律正義,本案律師團、台北啤酒工廠工會 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於今(25)日正式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提起訴訟,並召開記者會說明起訴理由與訴求。
亦有台北市產業總工會及台北市企業總工會到場聲援,共同表達對本案訴訟之支持與對勞工權益的關注。

Read More

訂閱EJA電子報

每月寄送焦點行動、活動及課程資訊!